珠海黑臭水体治理有成效 河变畅 水变清 岸变绿

珠海资讯助手1 2020-11-27 09:54:1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珠海还将推进凤凰河流域及情侣路沿线、黄杨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2-3年的时间,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高新区东岸排洪渠整治前。    

高新区东岸排洪渠整治后。    

热心市民参观污水处理厂。    

“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成为珠海市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又一张闪亮名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珠海,这座闻名遐迩的海滨花园城市,以其山青水绿、碧海蓝天的美丽风貌被人广为称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成为珠海市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又一张闪亮名片。

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积极谋划,坚持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推动,精心部署、全力推动,确保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实现了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阶段性目标。

然而,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造贝排洪渠、北排河、沙龙涌、鸡山排洪渠等一些河道水质不容乐观,各种污水在河床横流,两岸臭味弥漫、蚊蝇滋生,周边住户不得不整天紧闭门窗,路过时只能捂鼻迅速通过。

“以前这条河死鱼遍地、蚊蝇乱飞,经常还能看到黑色气泡浮出水面,几米远都能闻到臭味,哪里能算得上‘河’,就是条臭水沟,我们宁愿绕远路都不走河边。”在金湾区生活多年的甘先生指着北排河说道。

如今,北排河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之景,让像甘先生这样曾对此避而远之的附近居民,晚上也能时不时到此散步休闲。

从黑臭到清澈,珠海治水人狠下力气,终于改变了北排河的面貌。通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将碧水清流还于市民。北排河成了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有效治理的一个缩影。

城市黑臭水体是当前社会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群众关注程度较高、反映问题最为集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既是关系市民美好生活的民生大事,也是各级人民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

 

为了“脱黑” 全市吹响水污染防治攻坚号角

每天早上,高新区鸡山社区唐婆婆都会牵着小孙子沿着鸡山排洪渠散步,小朋友走到一个沙池前,雀跃着跳进其中玩耍。唐婆婆坐在一边看着孙子玩沙,不时抬头望望面前排洪渠两岸的花花草草。对唐婆婆而言,这样的情景若是放在几年前简直是痴人说梦,“以前臭气熏天,在渠边根本待不住。”

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水网密布,503条河涌润泽城市,然而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一些河涌却“生了病”,急需“刮骨去毒”。这些河涌有个共同的名字——城市黑臭水体。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依据黑臭水体程度的不同,又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分级的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

如何才能药到病除?首先要找到病症。

2015年12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珠海市开展城市黑臭水体调查。通过这次调查,珠海市共有17条河涌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范围,总长度约为45.5公里。

在这17条河涌中,斗门区占了8条,香洲区有5条,金湾区和高新区各有2条,而更让人痛心的是,其中11条属于重度黑臭,6条属于轻度黑臭。形势不容乐观。

摸到病症后,市领导带着相关职能部门密集调研,足迹踏遍这17条河涌。

“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活环境,是珠海人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也是珠海未来发展的较大优势。”在一次接受媒体访问时,市委主要领导说道,“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赖以发展的底盘,这个底盘千万不能超载。”

为让城市黑臭水体尽快尽早“脱黑”,让城市底盘恢复正轨,我市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河湖长制。在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河湖长制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河长办统筹、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

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市领导两次约谈有关区主要领导,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电视问政,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纳入两办督办,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香洲、金湾、斗门、高新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抓好落实,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在珠海吹响,全市上下紧盯1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初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全力攻坚。

各司其职 全力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

摸到病症后,下一步是探明病因。看得见的污染在水里,看不见的问题在岸上。水务主管部门多次邀请国家和省级权威专家“会诊”我市城市黑臭水体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我市城市黑臭水体产生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还是雨污合流、工业和生活污废水直接排放、周边排水系统不完善、河涌规划控制线不明确、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等问题导致。不同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不同的主管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有效长期监管反过来又致使黑臭水体问题难以根治。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是需要岸上坚持系统治理理念,各司其职,全力推进综合整治,方能换来水里的清澈。

为此,我市先后制定《珠海市排水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实施意见》《珠海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珠海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理顺我市排水体制改革工作事项,明确了全市市政排水设施统一管养和运行维护质量标准、经费标准、考核办法,指导各区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水务主管部门与城市综合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和强化排水执法力度。

对症下药 正本方能清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黑臭水体治理,从源头做好截污工作尤为关键。

“每个地方引起河道水质变差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我们要提倡系统治水,因地制宜;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香洲区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现场指挥部办公室(香洲区前河办)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统一部署,各区对辖区内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进一步排查,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等情况,编制了17条黑臭水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并按照从源头控源截污、正本清源,中端补齐污水管网短板、管网清淤及病害治理,末端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提标改造系统分级推进。

“这样每条黑臭水体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治理,均一目了然,为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路线指引,打下了坚实基础。”香洲区前河办相关负责人说。

翠屏排洪渠曾是前山河水系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黑臭水体之一,每次降雨,渠内淤泥沉积,河道淤堵,渠内杂草丛生,排涝泄洪能力不足。

在香洲区编制的翠屏排洪渠“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中,主要包含智能分流设施、闸泵一体化、污水厂尾水利用等措施,结合两岸优先实施的正本清源、市政管网工程等项目共同确保水质考核达标,同时做好翠屏排洪渠的日常管养和清淤,各项治水设施联合调度,确保实现长制久清。

经过上游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下游开展清淤疏浚、沿线新建污水管道、两岸生态修复等措施,如今的翠屏排洪渠整齐优美,周边城居环境大幅改善,每天清晨,都有不少附近群众在翠屏排洪渠边晨练,晚上在渠边散步,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治久清

不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如今,不管走在市区或是乡镇河畔,曾经被诟病的臭水沟脱胎换骨成亲水景观。沿河而行,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不时有鱼群嬉戏,引来游人停留瞩目。“记得以前这里的水很清,有很多黄沙蚬,经过这次治理有点小时候的样子了。”斗门镇大濠冲村村民黄根朋开心地说。

这也是近5年来全市上下对黑臭水体整治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基本实现“不黑不臭”。

2020年7月,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开展的2020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排查中,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分析等方式,对我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总体评定为未发现未消除黑臭的水体,黑臭消除比例为100%。

虽然黑臭水体成功“脱黑”,但并不意味着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宣告结束。珠海雨季长、总口截污未消除、部分水体生态系统薄弱等因素仍然存在,一有疏忽,“摘帽”的黑臭水体随时可能反弹,因此,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且需要长期奋战的工作。

“截至2020年7月,我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排名前列阶段工作——‘初见成效’评估工作,基本实现‘不黑不臭’。”珠海市水务局负责人说,“目前,我市正按国家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工作要求开展第二阶段工作,对17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长制久清’评估,加强‘长制久清’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城市黑臭水体长效管养,推进专业化队伍管理进河道,借鉴广州、深圳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模式,实现科技化、精细化管养,加强水质监测,推动实现长制久清,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据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时期空间规划,立足珠海长远发展需求,满足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和800万人口规模的要求,加快污水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污水设施建设,从源头上落实排水户雨污分流责任、规范排水,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让污水应收尽收,并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新建改建进度和排水管网检测、清淤和病害治理工作,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全部市政排水管网病害治理工作。同时,大力提升排水设施管养能力。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凤凰河流域及情侣路沿线、黄杨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2-3年的时间,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来源:珠海特区报 

文:记者 廖明山 见习记者 蒋毅槿

图:记者 吴长赋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