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隧道事故现场:集结各方力量全力推进“不合眼的救援”

珠海资讯助手1 2021-07-21 08:34:5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00多名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已经在这里连续奋战了6个昼夜。

救援人员在隧道内动用大型排水设施排水。 

昨日,记者从珠海市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截至7月20日23时30分,隧道救援作业面已向前推进935.5米,距受困点228.5米,隧道内水位继续下降……

这是一场“不合眼的救援”,从7月15日凌晨开始,2000多名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已经在这里连续奋战了6个昼夜。

7月15日3时30分左右,珠海市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发生透水事故,致14名施工人员被困。

事故发生以来,在国家联合工作组和省、市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导指挥下,来自兄弟省市的救援队伍和珠海市各救援力量坚持“科学、安全、有序”原则,不分昼夜,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

经过连日来不间断搜救,截至7月20日9时,救援人员在隧道内共发现3名遇难者。

在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长黄志豪表示,将尽较大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搜救其他被困人员。

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结构复杂,救援难度大

石景山隧道属于兴业快线(南段)项目一标段,南起九洲大道与建业一路交叉口,北至板樟山北侧。该隧道施工作业面位于吉大水库下方,分左线和右线两个隧道。

记者了解到,右线隧道透水点与水库之间形成“漏斗”状坍腔,水库地表陷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导致水库内储水迅速涌入右线隧道,并通过横通道涌向左线隧道。

事发时,14名施工人员正在左线隧道内部施工,反向进水后导致这14人被困于掌子面,距洞口1160米处。

“隧道并不是平直的,有个3%的坡度,而受困点处在隧道下坡段。”广东省地质局岩土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甘展孜介绍说。

由于存在洞体山体裂隙与水库连通、水库储水持续补给的问题,救援排名前列要务是迅速切断隧道坍体上方补给水。

经现场救援指挥部反复推敲论证,确定“上堵下抽”总体救援方案。记者了解到,“上堵”即实施隧道洞顶回填注浆作业封堵漏水点,这意味着要在水库修筑隔水围堰,通过强抽与涵管防水相结合降低水库水位。“下抽”即组织移动排水泵车对隧道内积水进行抽排。

“已完成拱顶回填、投入钻注一体机12台、累计注浆量686.9立方米、继续采用‘双液注浆’技术……”在连续几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张宜生接连通报了隧道洞顶回填注浆的情况。

7月19日,甘展孜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目前已基本切断和堵截隧道内的水源补给。截至7月20日上午,库区与围堰放水量合计约34.3万立方米。

多位现场救援人员向记者表示,另一个影响救援效率的情况是隧道内空间狭窄,作业现场情况复杂,能同时作业的泵车数量受限。

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汕介绍说,隧道左线、右线均有1条排水沟渠,占用宽度约2米,左线、右线隧道单线实际作业宽度约为8米,每条单线仅能并排容纳两台作业设备,同时还要铺设5至6条300毫米管径的排水线路,现场可用的作业面十分有限。

“由于救援器械设备使用的是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加之隧道内通风严重不足,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导致救援人员无法在隧道内长时间连续作业。”李汕表示,虽然增设了送排风设备,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作业向深处推进速度加快,一氧化碳浓度也时常超标。

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副局长王仁义也表示,隧道内通风不畅,一氧化碳浓度易超标,导致救援队无法携带可深入隧道300米的潜水压缩机搜救,只能携带最多深入隧道120米的压缩空气瓶,影响了潜水员潜入的深度。

“隧道泥浆和泥沙沉积,越接近受困点,水下越浑浊,救援环境越复杂。”参与救援的乐邦潜水大队潜水员告诉记者,水下能见度极差,抬手都无法看清手腕上的方位计,只能靠摸索前进。与此同时,相关区域底部有大量管线,搜救过程中还出现了潜水员接连两次遭遇缠脚的情形。

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全力开展搜救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立即组织力量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指导救援工作,并迅速从周边地市调度8支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联合珠海市全力开展被困人员搜救、抽排水、堵管涌等救援工作。

记者了解到,6天来共有来自兄弟省市和珠海的46支救援队伍、2500余名救援人员,以及携带的350多套大型装备和200余辆救援车辆,投入到抢险救援中。

据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李阳介绍,由省消防救援总队牵头,消防救援队伍、南海救助局、广州打捞局以及社会救助力量共同成立搜救组,科学制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和水位变化实时调整搜救方案,持续开展声呐(河床)探测、水下机器人下水探测、蛙人潜水作业、无人船探寻等搜救,尽较大努力做好搜救工作。

“每次进入隧道的搜救队,由3艘橡皮艇、10名左右救援人员组成。”中国救援广东机动支队副支队长黄小东介绍说,救援人员从涉水线驾驶橡皮艇向前推进200米左右,水面与隧道顶部空间只剩下约50厘米左右,橡皮艇无法继续前行,再由蛙人潜到9米多深的水中,踩着隧道底部约40厘米的淤泥,向前推进100米左右,“每天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持续不间断搜索”。

随着救援作业面的不断推进,滞留于隧道内的大型施工设备成为影响救援工作的一大障碍。

据施工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志栋介绍,在距离洞口1065.7米处,有一台车长12米、宽11米、高8米的二衬台车,再向前是一台防水板台车,这些都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专用设备。

“二衬台车是纯钢结构、液压动力,上部不能穿过,只能从下部高4.5米、宽5米的净空间穿过。”王志栋说。

“由于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黄小东介绍说,当前排水工作进展顺利,水位持续下降,二衬台车、防水板台车顶部均已露出水面,但随着向隧道底部的推进,水下泥浆越来越深。

此外,在搜救过程中,搜救小组还综合利用声呐(河床)探测、水下机器人下水探测、蛙人潜水作业、无人船探寻等科技手段进行搜救,探测水下情况,寻找搜救目标,同时为蛙人下水搜救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记者获悉,现场救援指挥部已进一步细化安全搜救方案,强化最后100米搜救工作安全评估,将尽较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搜救其他被困人员。

全力以赴,搜救还在继续……

来源:珠海特区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