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更有保障 珠海全力建设宜居幸福新都市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中国较具幸福感城市,珠海这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于方方面面,而民生则是市民身边最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幸福体现。
近日,省委、省政府为珠海民生幸福再“加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赋予珠海“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的战略定位,而且明确提出珠海“建设宜居幸福新都市”的重点任务,并聚焦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高水平区域教育医疗中心、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等方面,为珠海擘画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当前的珠海,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塑造开放友好包容的城市文化,打造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的样板城市。
幸福底色,民生发力,珠海正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采写:本报记者 戴丹梅
摄影:本报记者 李建束 吴长赋 钟凡
●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走进珠海智慧公交指挥中心大厅,一块超大屏幕上,依次显示着公交运行车辆的数量、平均速度,公交站点的候车人数,道路是否拥堵等内容。“我们每天根据这些信息,对公交车的班次进行智能调度。”珠海公交集团营运部指挥调度室主任李敬说。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正不断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支持珠海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加快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体系,推动智慧社区管理创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职住均衡、产城融合。
近年来,珠海智慧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启动了智慧卫健一体化平台、智慧财政、智慧国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珠海市网上督查管理系统等7个项目建设工作。
排名前列张5G远程影像学诊断报告、排名前列份5G远程心电诊断图、排名前列次5G海岛远程会诊……海岛患者所有的检验和诊疗都可以由主城区医生“零延迟”同步进行,这是由珠海市人民医院和桂山岛卫生院联机的5G智慧医院应用场景。
从建设“智慧珠海综合服务平台”“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到推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打造“全球排名前列5G试点口岸”,再到5G智慧医院、全国排名前列5G智慧医院海岛基地……珠海全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投入大笔资金,研发各类项目,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决策和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已经从一个抽象的词汇,变成市民可触可感的便利,覆盖政务、医疗、交通、社保等多个领域,润物无声地走进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让珠海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建设高水平区域教育医疗中心
去年年底,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珠海校区,拟落户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年春季,源自英国百年名校、实施国际化双语教育的珠海哈罗礼德学校正式开学迎新,有效提升横琴的国际教育服务水平,对助力横琴教育事业发展,深化粤港澳教育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都是珠海引进港澳及国外高端教育资源的新成果。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支持按规定引进港澳及国外高水平大学到珠海办学,将横琴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先行地。支持珠海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优化中小学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当前,珠海高等教育已形成良好发展格局,全市共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等十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4万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604所,在校生超过55万人。
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珠海和澳门建立了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共商疫情防控重大决策、及时分享较新疫情信息,构建了一张高层级、多架构、全方位的沟通联络网。
今年1月,首批53名澳门医生“入驻”横琴医院坐诊——今后在横琴生活工作的珠澳居民,可享受由两地医生提供的更加多元、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今年3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珠海市人民医院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排名前列附属医院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在医疗教育、研究、交流、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珠海与澳门毗邻而居,两地人员生活工作往来频繁。回首过去,珠澳两地在联防联控、并肩战“疫”、民生融合中擘画了“较大同心圆”。
《意见》提出,要加强高水平医院、医学学科群和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与港澳建立紧密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珠澳医疗转诊制度。当前的珠海,不断加强与港澳优质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推动珠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共建、融合发展,为珠海、港澳居民看病就医提供高端、优质、特色的医疗健康服务。
截至2020年年末,珠海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66个,全市实有床位11207张。“珠澳两地医疗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我们希望实现优势互补,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9年,珠海成立了全市排名前列专营住房租赁业务的市属国有企业——安居集团。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安居集团负责统筹全市人才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各类租赁住房的整合、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力争打造成为政策性、专业化、规模化的安居平台。
现今,位于珠海高新区的全市排名前列共有产权住房——惠景慧园,部分不动产权证书已发放到业主手中。住房个人持有70%产权、政府持有30%产权,符合要求的个人以市场价7折购房,获得100%住房使用权。
在珠海各个区域,大镜山馨园、南屏榕园、翠前新村、白石小区、新竹花园等公共租赁住房遍布全市,不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专业人才和异地务工人员均可申请入住。
在珠海保税区北部生活片区,几栋高楼拔地而起,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一体化区域的人才住房示范小区——城市新中心保障房(人才公寓)项目。该项目遵循“企业主导、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只租不售”的原则提供住房保障,主要保障对象是在横琴及一体化区域内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近年来,珠海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支持珠海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完善住房租赁管理政策法规,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提高各类保障性住房的筹集供给能力。到2035年,要实现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60%。这一目标也让不少市民倍感期待。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珠海在路上。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小指数如何撬动大平安?在珠海,这个答案是——“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
正在全市实施的“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以市域层面各类安全大数据为支撑,包含3大体系、14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可全方位评价各区各镇街平安建设成效。这是珠海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城市样本的一大亮点。
《意见》提出,支持珠海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近年来,珠海持续开展珠海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成长计划和培育行动,打造出了一批本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和品牌,横琴“物业城市APP”、香洲“五社联动社区多元共治”、金湾“社会创新谷”、斗门“夏村全国优秀村规民约”等等,都成为珠海社会治理的名片。
一棵棵独秀的“盆景”,正逐渐长成一片片亮丽的“风景”。新时代,珠海正迈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是推进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时代要求。《意见》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培育扶持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性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设区域性应急指挥中心。深化珠澳执法合作,完善民商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近年来,珠海市两次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称号。荣誉的背后,是珠海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
当前,珠海在全市140个社区(村)开展社区协商试点和推广工作,围绕居民公共场地使用、社区公共设施改造等具体事务,开展议事代表选举,规范议事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有效提高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珠海还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目前,珠海市共有社会组织逾2000个,民办社工机构逾100家,持证社工逾2000人,注册志愿者30多万人。
珠海和澳门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双方合作。随着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的开通,珠海边检总站、澳门治安警察局拉开了双方合作执法执勤的序幕。当前,珠澳双方的执勤队伍每日“肩并肩”“面对面”地开展工作。今年2月,珠港澳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揭牌成立,推动构建珠港澳三地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珠海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
●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珠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齐心共协力,幸福你我他。”走在珠海的大街小巷,各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倡导市民参与到文明珠海建设中来。
今年以来,珠海以“文明新特区·珠海在行动”为主题,精准开展不文明行为整治行动。在“牛皮癣”专项整治方面,目前珠海全市各区“牛皮癣”清仓见底进度均已达到100%,整治工作全面进入“遏制新增”阶段。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不论是公益广告、还是“牛皮癣”专项整治,都是珠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城市全域创建的具体体现。
3月1日,《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从文明行为基本规范入手,以法治的刚性和硬度推动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珠海深化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港珠澳大桥蓝海豚岛特色旅游项目。
近年来,珠海公共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年末,珠海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区级及以上公共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9个、美术馆3个、电影城43家、文化站24个、村居文化中心318个。
伴随珠海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步伐,珠海演艺集团于2019年揭牌成立。珠海演艺集团是整合珠海歌舞团、珠海话剧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珠海市粤剧团、珠海舞美管理、珠海剧院管理等多家公司组建的市属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
自成立以来,珠海演艺集团的文艺工作者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珠海风骨的精品力作,一幅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在这片热土上铺陈舒展。
文化艺术的活力与魅力,充分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当前,中国国际马戏节、WTA、中国航展、国际赛车、北山音乐节、沙滩音乐节等珠海活动已颇具影响力。中国少有建设在海岛上的大剧院——珠海大剧院,作为珠海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极大提升了珠海城市文化品位。2018年春节,珠海首次以分会场亮相央视春晚,熠熠绽放的7分钟,惊艳世界。
当前,珠海正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珠海特区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