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宜居又宜业 一个全国百强区的“绿色GDP”宏图

珠海资讯助手1 2020-06-28 08:54:5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天的斗门,正以世界的眼光,一流的标准谋划城市、建设家园,向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飞奔。

黄杨河湿地公园。    

环境优美,市民休闲选择更多。    

井岸尖峰桥西新落成的公园。    

珠海西部,斗门大开发的蓝图上,既有绵延十里的黄杨河湿地公园、尖峰山公园这样的大型“城市会客厅”;又有禾益城市公园等星罗棋布在居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675平方公里的斗门大地上,198座公园如珠玉般点缀其间,熠熠生辉。

2018-2019连续两年,斗门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在寸土寸金的粤港澳大湾区,斗门扼守西江黄金水道,却每年辟地数十里建造公园绿地,意义何在?

先“造景”再“造富”,既宜居也宜业。追求“绿色GDP”的背后,折射的是斗门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创新思维。

斗门区按照省市部署,积极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厚植绿色基底,致力打造高级滨江生态区,背后的逻辑正在于相信“有风景的地方才会有创新经济”。

198座公园:

连绵风景为居民带来

“绿色福利”

6月26日正午,艳阳高照。

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却没有延误花期。盛夏时节,斗门大大小小的公园内鲜花争奇斗艳,斗门大地早已花香遍地。

公园成片,大地织锦。

黄杨河入海口的鸡啼门水道,枕着河曲清风,形成岸阔潮平、风景旖旎的“一河两岸”天然胜景,构成了珠海的西部“河套地区”。这里是斗门区标志性的“一河两岸”工程,也是斗门重点打造的“网红公园”——黄杨河湿地公园所在地。

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内,长春花和鸢尾簇拥点缀公园岸线,河畔成片成片的美人蕉擎着黄色花朵,与水畔紫色的翠芦莉花、绿色的蒹葭交相驳杂,晕染水岸。

沿河上溯,横跨江面的尖峰桥和奔腾的西江水构成动静相宜的乐章。

桥旁新建成的小型公园,与附近的河、桥构成生动的河畔美景。

两万平方米的公园内地势起伏,大波斯菊和牵牛花织成花毯,簕杜鹃低矮如篱,七叶菊怯生生俏立;紫色花瓣的四季梅,茎不盈寸,贴地生长……五颜六色的花朵共同编织成大地锦缎,从高空俯瞰,宛如七彩花瓣,盛开在黄杨河右侧。

斗门市民公园、黄杨河湿地公园、尖峰山中央公园……198座公园点缀在675平方公里的斗门大地,“百园连环”,构建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面貌。

千里作画,城市绣花。

去年以来,斗门主城区的西堤路南延段、河坊路、河景路、醒狮路等12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连缀成片,为斗门城区增美添绿。

记者从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斗门区新增各类乔灌木23.94万棵,新增、改造绿地面积约63.18万平方米,四季时花栽植更换42.3万株,城市空间大量添绿。

疏林草地、四季花开、风光无限。斗门区持之以恒推进“三城三化”建设,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附属绿地”的公园城市绿地体系……为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斗门区像锈花一样管理城市,绣出美丽的“城市画卷”。

摘得“国家生态区”:

公园版图扩张为发展注入“绿色活力”

一座洁净、美丽、舒适、宜居的城市,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础。

今天的斗门城市建设,已经从满足交通、出行、居住等基本功能,跃升到追求环境质量、注重人文建设、打造城市品质阶段。城市建设更加强调综合协调发展,更注重宜居、生态等指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不仅能为市民生活带来实质变化,也吸引更多旅游者和投资者,更能留住企业和人才,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活力”。

多年来,斗门区着力推进城乡“美化绿化净化”,积极建设“绿城花城和公园之城”,摘得“国家生态区”等国字号荣誉。

城市建设,久久为功;七年造城,精工细做。从2013年起,斗门区每年建设10座公园,并将这一目标纳入每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斗门环境的变化有目共睹。

井岸城区历史悠久的霞山公园、具有本地特色的斗门市民公园、连接斗门情侣路的黄杨河湿地公园……斗门“公园之城”的版图不断扩张。

社区公园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市民逛社区公园就像自家后花园,晨练、散步、遛娃……一片片的绿地承载了生态城市梦。

近年来,斗门白蕉片区迅速崛起,周边楼盘和人口数量猛增,对城市公共休闲绿地的配套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斗门区投资1400余万元,在该片区启动建设禾益城市公园,目前已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

该公园位于虹桥四路,建设面积达3万平方米。园内设有休闲广场、亲水平台、亲水步道、篮球场、儿童活动区等多种服务设施,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需求。

“公园很漂亮,游乐设施齐全,端午节带着孩子来游玩很惬意。你看看,天空多蓝啊,在公园任意角落,随便一拍都是风景,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多亲友点赞。很庆幸,当初选择了来珠海置业安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6月26日下午,家住海逸豪庭小区的高女士说。

禾益城市公园是斗门新城建设的一个缩影。更多高质量、高颜值的公园正在市民身边建设、开放。

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市政路灯室主任张健介绍,今年,斗门区两会再次将公园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尖峰山公园升级改造成为“斗门中央公园”,启动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56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沿着“河套”地区南延,将黄杨河“一河两岸”绵延6公里的湿地打造成生态、都市、田园三位一体的“黄杨绿洲”,建设成超百万平方米的超级城市公园。

“通过打造更多高质量、高颜值的公园,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健说。

一座座公园,不仅成为美丽斗门的“颜值担当”,更串联起了斗门人的宜居宜业梦想。

先“造景”再“造富”:

为创新经济增添“绿色动力”

在寸土寸金的粤港澳大湾区,扼守西江黄金水道的斗门,每年辟地数十里大造公园,意义何在?

先“造景”再“造富”,既宜居也宜业,这背后折射的是斗门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新思维。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斗门,一左一右紧邻“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西江创新产业走廊”,在这个环珠江喇叭口形成的创新闭环内,资源、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高度聚合流动,是互联网、金融、法律、医疗、酒店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理想地。而这“科创聚能环”内,最吸引高端人才的,当属宜居宜业的“风景”。

斗门区是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之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今年全市两会期间,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斗门既有美丽乡愁,又有城市业态。斗门将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的强大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把斗门打造成环境一流、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生态城市。”

斗门区目前的城市发展正沿着上述既定路径阔步前进。

以往,黄杨河沿岸数十里“荒凉滩涂”,经斗门区精心打造后脱胎换骨,变身为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超级公园,成为人文和艺术元素丰盈的市民“生活美图”。

如今,在珠海西部大开发的蓝图上,既有黄杨河湿地公园、尖峰山公园这样的大型“城市会客厅”;又有禾益城市公园等居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斗门接续实施美化绿化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一批社区公园建设,致力打造‘绿城、花城、公园之城’。营造舒适、幸福的人居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绿色活力’。”张健说。

数据见证变迁。2013年至2019年,斗门区人均绿地面积从6.8平方米提升至19.8平方米。绿地面积7年增长近3倍。198座公园,不仅成为美丽斗门的“颜值担当”,更串联起了斗门人的宜居宜业梦想。

斗门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厚植绿色基底,对标对表江浙,吸引港澳,打造高级滨江生态区,这背后的逻辑,也在于相信“有风景的地方会有创新经济”。

旅游数据为斗门区的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斗门全区接待游客922.1万人次、增长8.48%,旅游总收入15.37亿元、增长8.82%。

绿色、创新、发展,日益成为斗门这座产业新城最鲜明的品格和耀眼的属性。

今天的斗门,正以世界的眼光,一流的标准谋划城市、建设家园,向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飞奔。

来源:珠海特区报 

采写:记者 何 进

摄影:记者 曾 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