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创新推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珠海资讯助手1 2022-01-06 09:2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瞄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依托莲洲镇和斗门镇的产业建设基础,斗门将打造莲洲镇莲溪片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让斗门乡村大地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斗门区逾60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近22万。‘民生为要’,对于斗门而言,怎样让这22万名村民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发展过程中,和城市居民同步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这是斗门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日前,斗门区委书记苏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瞄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依托莲洲镇和斗门镇的产业建设基础,斗门将打造莲洲镇莲溪片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让斗门乡村大地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斗门区将打造莲洲镇莲溪片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图源:珠海特区报

  多元化盘活利用打造民宿

  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

  2022年元旦假期,斗门区内极具特色的精品乡村民宿成为不少都市人出游的热门优选。

  去年年初开业的十里莲江·荷院,位于莲洲镇莲江村,由5栋岭南旧式庭院民居改建,其新中式与田园风巧妙融合的风格,兼具现代艺术气息与传统建筑的美感。5栋小院分别以“春、夏、秋、冬、荷”命名,寓意为四时轮转。青砖瓦舍、幽静庭院、古木门、红灯盏……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乡村“慢”生活。

  1日至3日,这家颇具艺术感的民宿人气火爆,提前1个月即已预订一空。“这边山清水秀,乡村气息浓郁,很不错。”专程从深圳来斗门游玩的曹女士表示。

  十里莲江·荷院的成功实践,是斗门区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0年9月,斗门区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于2021年1月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并在同年4月正式印发。

  斗门区提出,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全面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斗门区将严格按照相关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改革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切实增强改革的方位感和方向感,闯出新路,干出成效。”苏虎表示。

  眼下,斗门区已出台4个改革试点配套文件,并在全区范围内施行。“其他探索性改革文件,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具体途径、宅基地退出、宅基地有偿使用等内容的工作方案,将在首批试点村斗门镇上洲村、莲洲镇福安村封闭试行实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闲置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多元化盘活利用,斗门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特色美食等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探索盘活利用有效途径,形成农户(新农人)自主盘活、“企业+农户”合作盘活、“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盘活以及“企业+(多个)村集体”联动盘活等多元化盘活利用模式,发展出民宿、文创、餐饮等多种业态。“农民自愿有偿流转、村集体统一出租、资本下乡办民宿”的民宿经营模式日渐成熟。

  “由此,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使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方面,斗门区同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土地资源紧张,无法满足村民建房需求的现状,白蕉镇昭信村在政府部门指导和法律团队把关下,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充分民主协商同意,探索利用村里有限的建设用地集中建设村民公寓,有效解决村民建房居住问题。

  “斗门区将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建立健全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管理有效机制,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斗门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从高空俯瞰,位于莲洲镇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犹如一幅彩色油画,游人如织的“百草园”建筑如一朵硕大的莲花,在绿水青山间肆意绽放。

  自去年5月开放运营以来,岭南大地频频出现在珠海人的朋友圈,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今年元旦期间,岭南大地百草园内花海盛开,紫花风铃木、簕杜鹃、玫瑰花……应有尽有,置身于花海,芳香馥郁,沁人心脾。园内设置的彩虹滑道、卡丁车、碰碰船等游乐项目和梅花鹿、羊驼、矮马等“萌宠”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2017年7月,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脱颖而出,进入首批“高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项目”名单,得到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扶持。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项目将用十年时间,分三期建成,依托山、水、田等原生态资源,以岭南文化为魂,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为核心,打造成集田园生态观光、科创文化教育、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

  现在,岭南大地内百草园、“花田喜地”、岭南风情街、生态农业与采摘温棚等项目带动了石龙村、东湾村、下栏村产业联动发展,掀起了斗门乡村旅游的热潮,也有效拉动了莲洲镇民宿项目的发展。

  天天惦记、停云小镇、沙湾小院、十里莲江·荷院、岭南大地顺水居……目前,莲洲镇共有6家民宿,包括147间客房和264张床位,一批新的乡村民宿正在加紧规划建设。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带动了莲洲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1年11月,在全省乡村民宿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各地级以上市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遴选出20个民宿发展较为规范、农旅结合及联农带农机制较为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较为扎实的镇(乡、街)作为省乡村民宿示范镇,斗门区莲洲镇成功入选,也是珠海市少有入选的乡镇。

  “在全区101个行政村中,样板村、示范村已有61个,这些样板村、示范村已经具备串珠成链、由链成带的条件。”苏虎表示,斗门区将以打造乡村风貌带为载体,进而打造旅游、休闲、非遗美食、非遗文化、田园综合体等各类农业生态模式。

  以农旅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斗门区提出,将打造莲洲镇莲溪片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按照规划,莲溪片区将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与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内部重组融合、产业链条延伸融合、三次产业交叉融合等形式多样的融合模式,打造集游憩、观赏、环境保护等属性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园区。

  在功能布局上,莲溪片区将形成“一环五片区”的发展格局。“我们将以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构建起田园休闲体验交通环线这‘一环’,包括探索设置田园观光小火车,根据特色景点设置停靠站点,同时配套设置休闲驿站,将五个片区串联起来,形成秀丽的农业景区化园区。”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规划,大沙片区将成为三产融合示范体验片区,通过引入农田景观,植入旅游功能,提供农耕体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学院等多种手段,打造以特色农业、农业加工体验、农业休闲为主题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验示范片区。

  东安片区则将结合现有村落建筑,进一步整合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发展“文旅+”复合业态产业,通过“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打造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示范片区。

  此外,斗门区还将打造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充分挖掘斗门镇旅游资源及潜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创建斗门镇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此,斗门镇将打造“住、玩、食、学”四大商业业态,打造品质民宿集群、沉浸式宋文化体验、红色研学基地、国学文化体验基地、复古商业街、特色农产体验六大主题景点。

  “白蕉海鲈”产业升级

  做好“一条鱼”文章

  冬日的暖阳照耀下,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内,冷链物流运输车川流不息。已经进入建设阶段的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推动项目朝着今年启用的目标前进。

  按照规划,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将建设成为集工业旅游、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科研一体的综合体验生产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11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计划用1年时间建设,投产后将实现日产量12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届时,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的冷库储存总量可达21.25万吨,有望成为珠三角较大冷链物流基地,进一步擦亮珠海‘中国海鲈之都’的品牌。”斗门生态农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是斗门做好“一条鱼”文章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之一。以建设白蕉海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斗门已持续投入了1.2亿元开展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吸引近20家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企业入驻。

  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强竞农业集团投资约9亿元建设的总部项目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明年3月建成后将成为贸易、冷链物流、农业科技、产学研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养殖标准,做到有源可查,有源可溯,为“白蕉海鲈”的标准化养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将建设36万平方米的各类水产品深加工厂房,并配备低温和超低温冷库,目前绿兴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强竞农业、诚丰优品等重点项目主体完工,预计每年新增产值25亿元。”斗门生态农业园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物流园市政配套道路已建成通车,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基本进入投产运营阶段。

  斗门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30多年间,斗门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较大的海鲈生产基地。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珠海市排名前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凭借“白蕉海鲈”的知名度,斗门区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2019年,珠海获得“中国海鲈之都”授牌。

  “斗门将做好‘一条鱼’,也就是‘白蕉海鲈’的文章,谋划打造华南较大的水产交易市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养殖户收入,同时让‘白蕉海鲈’实现品质分档分级再提升。”苏虎表示。

  眼下,斗门区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等多所院校和企业,创建广东省海鲈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海鲈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强化培育技术攻关,加强良种化建设,形成白蕉海鲈技术标准体系。此外,斗门区还以水产养殖业为试点,在鹤洲北垦区开展了5G+智慧农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构成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

  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斗门区将以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强水产养殖信息管理系统和鱼塘标准化建设,加强海鲈种苗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探索5G智能化鱼塘管理技术,积极构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使“白蕉海鲈”成为珠海较具特色和较具代表性的名优特新农产品。

来源:珠海特区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