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迎来转型期 买房逻辑彻底变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小到房产中介,大到一家上市房企,刚扛过了“疫情大风暴”,喘息不到片刻,便迎来了楼市调控下的萧杀局面。
“寒冬”之下,恒大、泰禾等千亿房企陷入资金困境,究其原因,要从地产开发的流程谈起。
暴雷背后的逻辑链
地产开发商遵循的流程大致可分为:拿地——售卖——拿地,也就是说开发商通过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入场,成功拿地后,又经过物业销售阶段,加速资金的回笼,以准备下一次土拍的资本,到此完成闭环,开发规模越大,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属性就越强。
一旦资金流断裂,资不抵债,“雷”就爆发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楼市调控高达400余次,堪称进入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时代。
随着“三道红线”、“二手房指导价”“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房贷集中管理等调控政策的加码,有效抑制楼市升温。
此外,融资收紧,销售量下降,资金回笼速度趋缓,资金链断裂了,容易陷入债务危机。恒大,便是其中缩影。
恒大集团在2020年的年报,其负债总额超过1.95万亿。作为对比,龙光1828.4亿元,不及十分之一。
恒大并非个例。9月26日,光耀集团管理人于官方账号发出破产公告。
光耀集团此前为广东百强房企,鼎盛时期在全国多个区域均有布局,此外,商业版图还一度拓展至海外。
急剧的扩张加速了其破产,2014年光耀集团总负债就达到百亿元,而2010年光耀集团销售金额也才40亿元。
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光耀集团关联1600余条法律诉讼,相关经营风险300余条。据悉,目前该公司被执行金额累计超8.9亿元,未履行总金额近12亿元。而破产背后则隐藏着翡俪港在建商品房、荷兰水乡六期储备地块等烂尾楼。
房企迎来转型期,趋势向好?
密集的楼市调控之下,地产行业呈现出房企分化的特点。在今年第二轮土地集中供地中,央企、国企这一类实力强劲的房企成为拿地主力,头部房企发展趋于良好。
“三道红线”、“土地两集中”等调控政策的落地,促进了房地产行业从融资端到投资端的透明化,将促进行业良好发展,但目前房企正处于转型的深水期,阵痛期在所难免,作为置业者此时则需更谨慎、理性。
置业排名前列条,要稳!
在传统的买房逻辑中,买现房是规避风险的最优途径,但由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是期房在售,而可购置的现房也只剩下户型、朝向、位置一般的房源,选择空间有限。
在选择期房时,置业者应优先选择有财务稳健的房企。
因此,处于“三条红线”绿档的这一类开发商资金流稳定、财务稳健,是置业者的优选。据新京报消息,《2021年上半年50强房企“三道红线”指数榜》指出,50强房企中,21家房企位列“绿档”,绿档率42%。其中,保利、龙湖、宝龙等榜上有名。
此外,《2021房企融资能力榜20强》显示,保利、龙湖、建发稳居前三,招商蛇口、世茂集团、旭辉控股、中海地产等房企跻身前二十。像这类的融资成本能力较强的开发商也可考虑。
大浪淘沙,哪些优质房企更值得选择?欢迎大家到评论区多多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