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都市圈时代,珠海如何担当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龙头角色

珠海资讯助手1 2020-05-28 09:12: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都市圈的新格局下,珠海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珠海城市鸟瞰。 南都记者 王靖豪 摄

嘉宾

袁持平: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彭澎: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丁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广东省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原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

曾志: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副主席、珠海斗门区生态农业园管委会副主任

珠中江一体化,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是第11年。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有媒体认为,相比传统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都市圈划分,五大都市圈不仅名称、范围、目标都迎来全新升级,也迎来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全新机遇。

从早期的经济圈,到如今的都市圈时代,有哪些变化?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如何担当起“龙头”责任?三地产业发展如何协同互补,避免恶性竞争?珠江口西岸城市又该如何协同联动,抓住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早日追上东岸?南都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建言献策。

焦点

从经济圈迈入都市圈时代,有哪些变化?

自珠三角规划纲要发布后,同在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便开始推进一体化发展,三地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14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开启了珠中江经济圈“3+1”的新格局。从最初的经济圈到如今的都市圈,究竟有哪些变化?

珠海地位进一步提高,都市圈更突出中心城市引领作用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在都市圈的新格局下,将珠海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一些,这与珠海近几年实力提升有关系。原来珠中江三地,珠海经济规模最小,难以带动周边,经过近几年发展,去年珠海GDP已经赶上来,超越中山江门,在区域显现形成一个极点的雏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广东省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原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表示,从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至今,实际的运作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经过这几年的磨合,有些问题解决了,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广东现在提出城乡融合、五大都市圈,是要进一步推动合作,促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丁力认为,都市圈更加突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但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能发挥到什么程度,需要实践检验,需要中心城市更多地与周边城市分享发展机会与红利,因为都市圈发展,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利益问题,中心城市需要拿出一部分利益和周边城市共享。已经有一些城市建立了类似的利益分享模式,比如有的城市之间建立合作产业园,就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行为,而是先富带后富。

提都市圈是为了增大腹地、打破壁垒

省里为何会提出打造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基于哪方面的考量?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副主席、珠海斗门区生态农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曾志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现在提都市圈概念有两方面含义,首先要加强相互协作,这方面珠中江做得不是特别好。比如他们调查企业发现,珠海的工厂跟哪个城市工厂联系最多?基本上反映跟深圳广州东莞,而不是珠海江门。

“在城市建设方面珠中江各自为政,因为深莞惠中深圳是龙头,吸附带动作用很强,它跑到汕尾搞个深汕合作区,一下子那个地方就起来了。”在曾志看来,珠中江没有核心城市,谁都不承认谁是老大。现在提都市圈的概念,从行政角度来讲要把它捏在一起。“比如中山、珠海的交通还是很不畅顺的,中山江门都还存在一样的问题,所以提都市圈的概念,把珠中江这几个揉在一起,就是告诉这些城市,你们自己抓紧点,政府之间要加强协调,把相关壁垒打开。第二个可能就是增大腹地,本来原珠江口的一个核心都市圈,现在把它再画成三个都市圈,实际上更相当于增大产业腹地。比如江门现在提出大广海概念,还有珠西装备走廊、珠西产业带等概念,把好多开发区域拉进去,甚至以后可能要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这个概念从行政上让你们明白,你们是一起的。”曾志称。珠中江就是江门的腹地较大,珠海的腹地较小。

焦点

珠海能否担当“龙头”责任?

相比于深圳、广州都市圈,规划中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城市,三地缺少一个像广深这样大体量、辐射效应突出的“领头羊”。被定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如何借助特区、横琴新区开发的优势,发挥陆桥同时连接香港、澳门的区位禀赋,担当起“龙头”责任呢?

珠海的中心城市地位慢慢显现

彭澎表示,珠海面积跟深圳差不多,但目前人口还不多,原来定位是中等城市,但省里此前的人口发展规划已明确,将珠海定义为一个大城市,未来人口要达到500万。珠海正在逐步集聚人口,逐步向大城市发展,其产业结构也有了明显的调整,实现了适度重型化,从原来搞旅游、服务业,有一点点高科技,到现在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已经发展起来,经济实力也不弱于中山江门。珠海在高科技方面也有明显优势,因为它拥有众多大学平台,尽管这些大学平台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但它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是有明显优势,加上从海外回流的人才,综合来看,珠海在整个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慢慢地显现。

“珠海各高校本科在校生的数量,不输于广州以外的其他城市,但研究生的数量还有明显欠缺,珠海要充分考虑发挥好高校的优势”,彭澎认为,珠海还应当在高校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多做文章。如在高校建设当中,多扩展研究生项目,发展大学的产业园区,与地方,比如高新区加强合作,形成各类产学研互动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反哺珠海产业经济。

澎澎同时建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珠海应该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集中在高科技、信息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方面发力,充分利用格力电器等世界500强企业形成的规模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一种压倒性的优势。目前阳江、江门还缺乏格力电器这样的大企业,珠海的优势很明显,但龙头企业的数量还不多,应当再多培养几个。

多在软实力上下功夫,打造三地发展战略平台

“从珠江口西岸的角度来讲,东岸有深圳,北面有广州,但西岸的珠海作为特区,当前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创新能力,都比较有限”,丁力表示,由于珠海的硬实力还不够,所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没有像“大深圳”“大广州”那样叫“大珠海”。珠江口西岸目前还缺乏真正的“领头羊”。

珠海要成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领头羊“,还有哪些短板?未来如何发力?丁力分析,首先是珠海人口集聚能力还比较弱,城市人口规模与中山、江门比较有差距,与东岸的深圳更是悬殊。第二是珠海的实体经济还不够强,规模优势没有起来,没有深圳这样的辐射带动、引领能力。事实上,近年来深圳已经向周边城市转出了很多企业,这也是深圳大旗一举,周边城市纷纷聚集过来的重要原因。

“珠海要成为领头羊,担当龙头应该有另外一种套路”,丁力说,深圳成为领头羊靠的是硬实力,珠海现在的硬实力还不够,应该多在软实力下功夫,打造符合湾区发展、三地利益需要的战略性平台,然后开放,让中山、江门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受益。比如航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光有航展还不够,还要思考如何把它进行产业化。过去人们将珠海定位为旅游城市,珠海应当将旅游和商务充分结合起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通过商务撬动产业发展。珠海也可以多思考,如何在自己和澳门的合作当中,想方设法把中山、江门拉进来,让周边城市一起分享发展红利,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对于如何壮大珠江口西岸能级量级,加快发展?丁力称,珠海中山可考虑未来进一步融合,成为大香山,两地经济总量相加可比肩东莞,与北面的广州、东面的深圳真正形成珠三角的三足鼎立。或是珠海中山各拿出部分区块,组成港澳珠中特别合作区,打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界限,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让澳门来带动区域发展。

产业厚度持续加深,创新政策有优势

“发展珠中江都市圈,珠海有很多文章可以做。”袁持平认为,澳门目前正希望通过琴澳合作,推动澳门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澳门的自由港政策,正慢慢地转移到横琴。“这个创新政策有明显优势,对于珠海形成西部龙头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可以通过将自由港与自贸区创新政策,扩散到珠海,再慢慢影响到珠江西部。”

此外,以前珠江西岸的产业厚度不足的问题,目前珠海正慢慢补足短板。袁持平认为,珠海新兴产业业态的发展基础很好,相关产业链正逐步完善,比如3D打印、医药产业、生命科技、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厚度在加深,这对于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与参与,增强了吸引力。

最有希望充当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角色

林江认为,珠海最有希望充当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角色。其一,珠海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有自身的历史和独特角色,影响力应该是都市圈中最为显著的;其二,珠海毗邻澳门,又拥有横琴这个自贸试验区和国家新区,拥有制度创新的叠加优势;其三,珠海在珠江口西岸经济圈之中的区位优势最为明显,又是在这个都市圈中既拥有货柜码头,也拥有机场,同时还拥有城轨铁路的少有城市,基础设施优势突出。近年来,珠海涌现了包括格力在内的一批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也助推珠海在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地位的形成。

那么在推进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方面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此前,林江接受媒体采访称,都市圈里的城市加强合作本无问题,但是各个城市依然还是在各自地方政府的管辖之下,各个地方政府进行自己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这些规划之间又没有多少联系,长此以往就会拖慢同城化和一体化的进程。深圳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不单是深圳经济发展有多快多好的问题,而且还是深圳与惠州、东莞如何协调关系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区域壁垒。

珠海区位及自然环境优势明显

都市圈中,珠海有什么优势?将扮演什么角色?曾志认为,珠海主要在于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主要是横琴给珠海带来的一个优势,中央让澳门来参与横琴的管理,这样的话肯定需要珠海做很多配合,所以很多的政策,肯定会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甚至很多试验性的政策会在横琴落地,这个幅度想象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既然要求加高,它的空间非常大。珠海一定会获得一种溢出效应。”曾志认为,横琴地块有限,溢出效应给珠海发展带来机遇。其二是珠海自然环境优势,拉近了珠海跟深圳的距离。“我经常问深圳东莞等地的企业,他们来考察时,珠中江都会一块看,要问员工最想搬到哪?员工还是更愿选择珠海,觉得环境好一点,相对来讲城市开放一点,因为多元化,所以很多企业反而对珠海还是比较看好的。”

焦点

珠江口西岸如何“突围”,追赶东岸?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口东西两岸条件相仿、经济基本相当,几乎同时起步,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岸已将西岸甩在了身后,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都遥遥先进。

进入都市圈时代,后一个40年,珠江口西岸作为都市圈,如何追赶东岸?怎么才能实现突围乃至弯道超车?

珠中江应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彭澎表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要追上大广州和大深圳短期来看还很难实现,目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先确定中心城市、龙头城市。

丁力表示,现在城市发展,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小而全,你有总部,我也要有总部;你有高新技术产业,我也要有高新技术产业;你有什么场馆设施,我也要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发展,未来应当站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高度上,打造一个既不同于珠江口东岸,也不同于珠江口北岸,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个真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在产业、交通乃至配套方面,做好规划,利益也要统一,避免各城市之间的低水平重复配置。

“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及横琴自贸区的深化改革,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机会开始显现,并且提升非常明显。”袁持平多年研究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珠西的发展感到惊喜。

他说:“改革开放40年,珠江两岸形成东强西弱的态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化,这个局面会有改变。”

旧基建+新基建将为珠江口西岸发展赋能

袁持平分析,以前珠江口西岸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的厚度不够,也就是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产业聚集度不高,这与港澳产业初期,选择主要向珠三角东岸转移有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的提出与落实,为珠江西岸提供了新的机遇。”袁持平认为,已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及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等基础交通建设,将改变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形成“1小时都市圈”,这将降低物流和人才的流动成本。

袁持平表示,从另一方面说,珠江口西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体系,比如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香港及珠江口东岸的产业通过港珠澳大桥及深中通道等可以很好地辐射到珠江口西岸,在珠中江都市圈形成要素的较佳配置。在珠中江都市圈,“旧基建”已相对成熟。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新基建”,而在珠中江都市圈,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旧基建+新基建将为珠江口西岸发展赋能,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要跳出粤西看粤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五个都市圈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担负着收窄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使命。事实上,粤西地区的地域面积比起粤东和粤北还要大,意味着粤西地区将成为广东经济未来很重要的产业腹地和市场所在。然而,粤西地区并不会自动就拉近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而需要借助区域协调和产业协同效应的帮助。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与其他四个都市圈相比,其担负着把广东较具市场潜力及腹地最为广阔的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实现无缝对接的重要任务。”林江认为其竞争优势在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既拥有多个以工业为立市目标的城市,同时拥有通过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功能和产业影响力对接粤西地区,最终让广西和海南通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而要实现突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既要立足自身的工业制造业基础,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也要跳出粤西看粤西,把海南和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看成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通过“云中漫步”,即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焦点

珠中江三地产业如何协同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建设都市圈,必然要求珠中江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共同壮大。三地产业发展中如何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良性互补呢?

统筹推进产业协同发展,避免供应链、市场同质化

彭澎表示,在产业互补方面,据其了解,中山江门已经有所进展,部分产业互补性很强,比如古镇不少企业将生产搬到了江门,当地主要是展销展示和销售,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产业互补和产业转移。珠海因为传统上没有这些专业市场,与其他城市产业的联动互补性还不强。但珠海在高科技和大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珠海未来应抓住这两点,在产业配套时可以考虑让中山承担一些配套,在江门拓展一些经济腹地,拓展一些土地资源。

“三地产业协同,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分清楚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彭澎说,政府可以多做一些规划指引,引导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丁力表示,城市之间产业同构化并不是问题,三地可以搞同样的产业,关键是要建立不同的供应链、市场不同结构,避免产业发展殊路同归,争抢的都是同一个市场,导致的结果是,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只有面向的市场不同,供应链不同,才能避免恶性竞争。

城市间短期有竞争,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曾志认为,当前推进的新基建肯定会让大交通提速,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圈联系将更紧密。“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珠江口西岸各城市之间会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我觉得无论省政府是考虑整个湾区和周边经济的一个均衡发展,还是客观上为增加都市圈腹地,提高整个湾区的竞争力,这个棋还是走对的,短期可能会有一点竞争,但从长远来讲,它还是利大于弊的一个政策。”

来源:南方都市报

策划:李平

统筹:杨亮 曾育军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袁平峰 朱鹏景 李洁琼 实习生 洪诗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