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 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烈日炎炎,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热闹场景——大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重型起重设备作业繁忙。全长约31.1公里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的跨海工程,从珠海、江门两侧同步施工,预计2024年年底完成交工验收。届时,将有力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
从港珠澳大桥到黄茅海跨海通道,从广珠城轨到“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珠海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从“交通末梢”逐渐蝶变为交通枢纽。在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珠海被赋予“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和“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的重点任务。
号角催人奋进,蓝图指引方向。珠海正按照中共珠海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围绕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崭新姿态,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和轨道交通中心、区域航空航运枢纽,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
采写:本报记者 罗汉章 摄影:本报记者 曾遥 张洲
内联外通: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
去年12月15日上午,随着搭载着工程建设者等人员的车辆缓缓驶过洪鹤大桥主塔,洪鹤大桥迎来了全线通车的历史时刻,标志着珠海再添一条往来东西城区的通道。同一天,全市首条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珠海隧道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城市东西组团间联系。
“1992年,我大学毕业到红旗工作时,一座连接珠海东西部的桥梁都没有。”市民成女士清楚地记得,当时去市区开会要坐摆渡船,晚上还得住一宿。如今,随着洪鹤大桥建成通车,香海大桥、金海大桥、珠海隧道建设加速推进,制约珠海东西部往来的交通瓶颈正在逐渐打通,为西区新一轮更大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内联外通,陆铁相得益彰。广珠城轨在结束珠海不通铁路的历史的同时,也让珠海加速融入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如今,广珠城轨每天有70多对城际列车往返于广州和珠海,市民可通过珠海站通达国内超过60个城市。2019年,全市铁路客运量2497.05万人次。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让粤港澳三地人流、车流和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更为便利,珠海曾经被称为“交通末梢”的历史彻底改写。
迈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今年3月29日,《意见》出台,明确赋予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的重点任务。5月28日,中共珠海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实施交通大会战,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和轨道交通中心。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共珠海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珠海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及要推动澳珠极点融入国家高铁网,推进珠海至肇庆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珠海向东围绕深中通道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交通衔接,向西提升港珠澳大桥向粤西地区的辐射作用。”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粤海表示,珠海正推进金琴快线北延段连接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项目建设,以及珠峰大道西延线至江门(新斗跨海通道)、G228线南门大桥扩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城市内部高快速路网建设方面,珠海将力争实现‘十四五’期间每年通车一条高快速路(桥)。”林粤海表示,珠海将力争在今年建成兴业快线迎宾路支线、兴业快线南段人民路下穿立交、前山至南屏次干道(南屏二桥)、香海大桥主线等项目;2022年建成金海大桥、兴业快线北段;2023年力争建成兴业快线南段,完成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2024年建成金港大桥、情侣北路北段;2025年建成珠海隧道、兴业快线南延段、省道S272改线段、金溪大道。
对接国际: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
“从交通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大力发展空港、海港,打开国际化的门户。”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张福勇看来,珠海要建立起对接国际的交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目标。
海陆空铁,同频共振。在珠海机场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大型吊装设备频频起装、现场作业每天24小时不停工。该项目施工进展顺利,T2航站楼主楼部分比预计工期超前了两个月。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于2023年完成航站楼精装修及飞行区配套工程,争取在2024年完成试运行等任务。
自1995年通航以来,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稳步攀升。2019年,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28.3万人次,已接近总体设计容量。在珠海机场改扩建项目完工后,珠海机场飞行区将新建24个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750万人次的运营需求。
《方案》提出要“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并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增强珠海机场功能,高质量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国家重要通用航空枢纽,规划建设莲洲通用机场二期。
港池里,巨型货轮汽笛长鸣;码头上,大型塔吊来回忙碌。珠海在拥有珠江口西岸少有的“千万级”民航机场——珠海机场的同时,还拥有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和珠江口西岸少有的深水港——高栏港。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栏港货物吞吐量已经在2017年突破1亿吨大关。如今,随着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部分泊位投入试运营,珠海港集装箱码头深水岸线大幅增长至约4000米。
《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大力拓展高栏港国际航线,加快推动珠海港与广州港等周边港口合作。一个临港产业加速集聚、配套基本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化航运枢纽,正加快崛起于南海之滨。
筑牢底盘: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
“到2025年,支撑枢纽型核心城市的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基本形成,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作用凸显……”对照《方案》提出的宏伟目标,珠海迫切需要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珠海城市基本组团职住平衡研究,推动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全面筑牢支撑枢纽型核心城市发展的稳固底盘。
今年1月,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一体化运作揭牌仪式。与此同时,珠海调整优化斗门区、富山工业园管理体制。当前,珠海正推动横琴新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珠海保税区一体化运作。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领域的大动作,是珠海响应《意见》提出的“鼓励珠海探索优化行政区划管理,提升珠海资源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具体举措,将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实现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要覆盖全面、数据共享、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体系予以支撑。《方案》明确,珠海将在2023年底前初步建成“城市大脑”,提升智慧城市数据治理运营能力,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和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枢纽型核心城市轮廓正在逐渐显现。
使命所需,奋而为之。《意见》要求要提升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研究推进珠海、中山接壤片区协同发展,规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对此,《方案》提出要强化与中山、江门等城市空间规划衔接,推动珠中江产业协同化、交通网络化和服务高端化,协同阳江建设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引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
专家学者观点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
珠中江要形成发展合力
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意见》提出要支持珠海强化与周边城市空间规划衔接、产业优势互补和基础设施联通,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看来,珠海、中山、江门具有文化相近、血缘相亲、互联互通等基础优势,三地要借助港澳、广深的带动作用形成发展合力,承担起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时代使命。
“随着多个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都市圈正在加速成型。”袁持平表示,珠中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拥有较为密集的公路网络基础,有望形成一个“半小时”的小都市圈,“地方政府可以继续在公路交通方面发力,加快行政边界的有效衔接。”
在产业发展方面,袁持平认为珠中江拥有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在省“十四五”规划、《意见》均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前提下,珠中江可以以各自现有的重点产业平台为牵引,如珠海的生物医药、中山的康养、江门的高端制造产业等,推进产业相互衔接,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和留住高端产业和人才。
袁持平表示,珠中江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层面谋划进一步的合作,用好港珠澳大桥,借助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的带动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珠中江内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再上一个新台阶。
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博士闫辰:
打造区域重要门户枢纽
提升珠海辐射能力
“广东发展的较大瓶颈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意见》将打造‘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放在战略定位的首位,就是要提升珠海辐射能力,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博士闫辰表示,要在珠海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中来理解“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概念。在他看来,“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是区域当中的出入口、必经之地,“而枢纽则更加强调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对于其他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它包含了产业、经济、交通、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内容。”
以交通为例,《意见》明确提出,珠海要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闫辰认为,其中的“新”包括了三个方面:排名前列个“新”体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要求珠海的交通建设要“新”,必须建立起立体交通体系;第二个“新”体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要求珠海必须在轨道交通上发力,进一步助力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和资本等自由流动;第三个“新”则体现在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要切实加强澳珠联系,要求珠海在交通方面有新的作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